基本信息

马雪璐(1987.6-),理学博士,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

主要研究领域

能源环保相关催化新材料的设计与构建、均多相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索以及绿色催化反应体系的开发。

联系方式

maxl@cumtb.edu.cn

主要学术成果

立足于发展人工固氮技术、构建低能耗无污染的高效固氮新途径,专注固氮催化反应的机理探索,深入挖掘具有电子调控能力的催化活性体系,提出“表面单团簇催化(Single Cluster Catalysis, SCC)”的理论概念,打破合成氨反应中经典线性关系约束的限制,提供了新型的合成氨催化途径。并在拓展均/多相催化剂的成键组合模式、揭示“电子缓存”的微观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。在J. Am. Chem. Soc., Nature Catal., Adv. Mater.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,ESI高被引论文3篇。近三年(2022年至今),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, ACS Energy Lett., J. Mater. Chem. A等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。

获奖情况

2023-2024学年荣获威尼斯432888cam“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奖”

2024年指导学生荣获“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”二等奖

2022年指导学生荣获威尼斯432888cam优秀本科毕业设计(论文)一等奖

2022年荣获威尼斯432888cam“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”

2022年荣获威尼斯432888cam2019级“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”优秀指导教师

2021-2022学年荣获威尼斯432888cam“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奖”

2021年荣获威尼斯432888cam2018级“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”优秀指导教师

2021年指导学生荣获“第十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”二等奖

2021年指导学生荣获“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”二等奖

2019-2020学年荣获威尼斯432888cam“优秀班主任”


主要科研项目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22373113),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多活性中心耦合催化N−C偶联固氮的理论研究,2024/01-2027/12,主持

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2232019),Z型配位键调控过渡金属固氮催化剂的理论设计,2023/01-2025/12,主持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21902182),基于轴向配位键调控“电子存储”固氮机制的理论研究,2020/01-2022/12,主持

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2184105),表面双金属团簇活化双氮合成氨的理论研究,2018/01-2019/06,主持

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1批特别资助(2018T110088),主持

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(2017M610863),主持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91645203),甲烷无氧直接转化催化剂的设计及动态机理研究,2016/11-2020/11,参与